CRISPR-Cas9基因编辑技术(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)开启了“精准生命改造”时代。本文从三大应用场景展开:
医疗领域:镰刀型贫血症/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疗法(如Vertex与CRISPR Therapeutics的Exa-cel,已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)、癌症CAR-T细胞疗法(通过编辑T细胞靶向肿瘤,治愈率从传统化疗的20%提升至60%以上)、遗传病筛查(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覆盖90%以上常见染色体异常)。但伦理争议尖锐——贺建奎“基因编辑婴儿”事件警示“生殖系编辑”的不可逆风险,全球科学界呼吁暂停人类胚胎基因修饰。

农业领域:抗虫耐旱转基因作物(如CRISPR编辑的水稻抗白叶枯病、大豆高油酸品种)、细胞培养肉(新加坡已批准销售“实验室培育鸡肉”,成本从2013年的33万美元/公斤降至2025年的10美元/公斤)。
合成生物学:通过“设计-构建-测试”循环(DBTL),人工合成酵母染色体(中国科学家完成5号染色体全合成)、生物基材料(PHA可降解塑料由微生物发酵生产,替代传统石油基塑料)、药物中间体(青蒿素前体通过工程菌发酵制备,成本降低90%)。
器官打印技术(3D生物打印+干细胞分化)更颠覆传统医疗——清华大学团队已打印出具有血管网络的肝脏类器官,未来或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短缺问题(全球每年超130万人等待器官捐赠)。